1899年,拉舍最先實施了變位齒輪的方案,。變位齒輪不僅能避免輪齒根切,,還可以湊配中心距和提高齒輪的承載能力。1923年美國懷爾德哈伯最先提出圓弧齒廓的齒輪,,1955年蘇諾維科夫?qū)A弧齒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,,圓弧齒輪遂得以應(yīng)用于生產(chǎn)。這種齒輪的承載能力和效率都較高,,但尚不及漸開線齒輪那樣易于制造,,還有待進一步改進。以切削標(biāo)準(zhǔn)齒輪時的位置為基準(zhǔn),,刀具的移動距離 xm稱為變位量,,x稱為徑向變位系數(shù),m為模數(shù),。并規(guī)定:刀具遠離輪坯中心的徑向變位系數(shù)為正,,加工出的齒輪分度圓上齒厚大于齒槽寬;反之亦然,。圖3-41示出變位齒輪與標(biāo)準(zhǔn)齒輪的齒形及尺寸比較,。不論是正變位還是負變位,刀具變位以后,,其上總有一條分度線與齒輪的分度圓相切并保持純滾動,。因刀具上任一條分度線的周節(jié)p、模數(shù)m和刀具角a均相等,,故變位齒輪的周節(jié),、模數(shù)和壓力角仍舊等于刀具的周節(jié)、模數(shù)和壓力角,。由此可知,,刀具變位以后,齒輪的分度圓直徑仍保持不變,,變位齒輪的基圓直徑也保持不變,,并且齒輪變位前后的傳動比和恒定傳動比性質(zhì)也保持不變。
|